2016年11月28日,由中南大學香港校友會、香港湖南青年會聯合主辦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會在港舉行。


讀書會邀請了知名作家陳希紅老師作為主講嘉賓。陈希红是《母亲的心是宁静的海》作者。1984年毕业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计算机通讯硕士。先后任教于长沙铁道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曾任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青少年教育机构)发展教育专员,并陆续在《知心姐姐》、《深圳晚报》、《深圳青少年报》上开设专栏或发表文章数十篇。是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称号获奖者。


陳希紅老師向大家推薦了世界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她首先介紹了作者的背景,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Frank.V.E.,1905-1997)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家。他與1942年獲得美國簽證,但為了陪伴父母他放棄了。1942-1945年他與家人被關押於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目睹了親人的死去,最後艱難地活了下來,1945年被釋放。1946年他用九天時間寫就《活出生命的意義》並出版,成為一部經典名著。
书的前半部,作者记录了他在纳粹集中营毫无人性的环境中,有尊严且有爱地幸存下来的亲身经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后半部,作者阐述了他所创建的意义疗法,严谨的推导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样令人折服。对于人性的洞见,在书中俯拾皆是。用意义疗法治愈的案列,也非常令人信服。“意义疗法”(logotherapy)被誉为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后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the Third Viennese School of Psychotherapy),也同样适合现代人用于自我疗愈。

陳希紅老師與大家分享了該著作的前半部。從集中營囚徒被貶到動物層次的日常生活以及囚徒的普遍表現出發,開始了“囚徒有深化精神生活的可能嗎?””囚徒有自由嗎“等問題的深思,進而提出追尋生命意義的途徑。陳老師為大家朗誦了一段作者的原著,並分享了一段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傳世名言”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陳老師提出作者的觀點認為人真正需要的是改變生活態度。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这些任务就是生命的意义。
陳老師提出,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中,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最後,陳老師從作者的文章中,總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在集中營裡,有人像豬玀,有人像聖人。人的內心裡,這兩種可能都有。最終表現出哪一種,是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環境的結果。
陳希紅老師的分享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年輕朋友們,大家都主動上台分享了自己從中聽到的感悟,並於陳老師進行理想、生活等方面話題的探討。

 

中南大學香港校友會會長余斯鴻代表校友會向陳希紅老師贈送紀念品並致辭。永遠名譽會長匡增意、副會長楊文武、王雪鋒、黃立飛、秘書長何瀟銘也參加了此次活動。陳晶晶理事擔任活動的主持人,馮偉強校友擔任了本次活動的攝影師。周韜、韋春雨等校友也熱心協助了活動的組織安排。
香港湖南青年會代表曹婧向大家介紹了青年會的情況,並與中南大學香港校友會理事們討論了未來繼續合辦此類活動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