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記中南大學老校友毛儒老師
毛儒先生:隧道及地下鐵道專家
中南大學客座教授
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地下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年10月1日,毛儒先生出生於上海,1948年,隨父母移居香港,1949年考入廣州嶺南大學土木系,後轉入華南工學院,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南土建學院任教。
1960年,擔任長沙鐵道學院隧道及地下鐵道專業講師,從此開始踏上了隧道及地下鐵道的探索之旅。
1976年,毛儒赴香港工作,先後擔任過香港地鐵公司工程師、熊谷組公司副總工程師、柏誠公司高級顧問、阿特金斯公司首席顧問、任AECOM(前稱茂盛亞洲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區基礎設施總工程師,負責國內基建工程。
2000年,毛儒先生被聘為中南大學客座教授。
毛儒先生畢生投身於隧道及地下鐵道事業,曾參與北京第一條地鐵工程,以及香港、廣州、深圳等多座城市的地鐵和隧道工程建設。1994年,我國內地第一條大型沉管隧道-珠江隧道正式運營,毛儒先生代表香港方負責沉管接頭和基礎方面的技術支持和諮詢,這條隧道從1984年醞釀提出到開通,將近十年時間。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毛儒先生還翻譯了
大量有關地下鐵路建設經驗的文獻,幫助國內工程界及時瞭解國外最新技術,成為國內與國外技術交流的橋樑。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毛儒先生看到隧道、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水準逐步提高,並已成形於市,於是他又前瞻性地將目光和精力投入到工程風險管理中。毛先生認為,在工程建設中,地下工程的風險最大。2003年5月,毛儒先生撰寫的論文《隧道工程風險管理評估》在《隧道建設》雜誌發表。
一直以來,毛儒先生以身作則,投身工程風險管理的實踐中,並不斷擴充思路,提出全方位全過程地實施工程風險管理。工程風險已逐漸被業內所重視,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已成立了工程風險與保險研究分會,於2012年聘請毛儒先生為顧問。
今年已80多歲的毛儒先生,居住在香港,偶爾去定居在加拿大的女兒家小住一段時間。大多數人,到了他這個年紀基本是完全退休,安享晚年了,但毛儒先生大多時間還是在工作中,他去過很多城市和山區,足跡踏遍了千山萬水。
如今的他,耳聰目明、身康體健。沒有工作的時候,也經常參加一些香港的同學會或工程師學會的聚會,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享受友情的快樂。他說半個多世紀的同學情、同事情讓他倍感珍惜,也讓生活變得充實而有趣。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正是這位80多歲高齡仍然不停工作的總工程師─毛儒先生的真實寫照。
(鐵道校友 楊文武供稿)
近期留言